Thursday, May 26, 2005

成功啟示錄

>>> 轉載《星洲日報》企管/已整理

《福布斯》選出2005年全球首富名單,其中以鋼鐵及石油而新崛起的富豪特別多。新一代的富豪多借助上市的外力彈跳,惟榜上排名第6的宜家《IKEA》創辦人Ingvar Kamprad例外。

這位節儉富豪至今搭飛機仍乘坐經濟客位,平日駕駛的是一部代步11年的富豪汽車。他用60年時間於全球31個國家鋪設逾180個零售網站,從未上市致富,在富豪行列中可算是萬中無一。

IK在瑞典一條小村莊出生,每家農民親自用石頭在農莊門前建成石欄,對他而言別具意義:它來自農村的土地,有濃厚的泥土氣味,代表自給自足,具有恆久稳固的含意,是宜家最核心的經營精神。

IK從小就有生意頭腦,5歲不到便賣牙籤,又騎單車兜售火柴,以低價大量購入,再以便宜的訂價個別轉售。11歲時將賣樹種賺取的錢給母親買一台新的打字機及單車。

因資金不足未能實現創業大計的父親經常向他灌輸創業思想,IK終於在17歲成立宜家,店鋪名字是他和出生地字母的結合。

開業初期,宜家只做郵售,賣聖誕卡、手錶、鋼筆等商品,同年印刷第一份郵售品目錄。商品逐漸增加,一直到了1956年,IK賺到第一桶金後才設立門市,出售DIY式組合家具及家庭用品。

雖然IK已將王國交給兒女打理,但他的影響力仍然深遠。他曾送予每位員工一本《一名家具商的告白》小冊子,簡述宜家公司的文化:簡樸、謙遜及誠實;敢於冒險,敢於與眾不同,經常質疑一些假定,“不可能”這個詞在宜家公司文化是不存在的,“策略錯誤”視為一種學習。

>>> 讀後感

像IK白手興家的故事不再是新鮮事,但他致富經歷、信念以及成為富豪後的節儉美德,並非個個富豪所及。

現今社會每個人都想發達,卻沒有一顆赤子之心,凡事從低學習,相反的,被好高騖遠心態迷失原來該走的路。

就如同本地很多大學生認為畢業等於失業,一直找不到工作。我想,追根究底,不過是他們個人高要求所致。

他們沒有想過,本身沒有社會工作經驗,一心以為持著高學位文憑將自己定位在高薪一族,面試時面對老板給不到高薪,寧願另覓高職,這樣一來,處處肯定“碰釘”,可是怎樣都不願面對“現實”,只懂得抱怨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